浩鼎中心
活动现场。 李梦醒 拍摄
9月23日,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的重磅活动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东文学馆举行。一众文学名家围绕“新时代文学的新大众表达”,探索在数字时代与社会转型背景下,文学如何突破传统传播边界,以更鲜活、包容、互动的形式融入大众生活。他们从文学本源出发,穿梭于时代浪潮、创作现场与阅读深处,构成了一场关于文学“变与不变”的深刻对话。在演讲过后,对广东有着充沛情感与深入观察与思考的毕飞宇接受了《南方》杂志记者的专访。
毕飞宇接受媒体采访。 李梦醒 拍摄
《南方》:今天来到这里参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和过去来广东参加活动有什么新的体验?对广东、广州的感受是什么?
毕飞宇:我对广州的印象一直非常好,广州是一个我特别热爱的地方。我所知道的广东,是林则徐拒绝外部世界开始的。他拒绝的是鸦片,从拒绝世界,然后慢慢地接受这个世界浩鼎中心,融入这个世界。这不是每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做到的。广东人用他的这个大智慧,或者说他最强的一种本能,从拒绝到接纳,为后面的所有的中国人,开启了一个内心的典范。我们可以拒绝,但我们最终要融入、要拥抱、要创造。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我对广东有一份特殊的热爱。
当然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讲,我是1964年出生的。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改革开放了,南风来了,我们这代人对广东一直很神往。走在广州大街上的时候,我经常有一个感觉,是我健身之前做完热身的那个感觉,我不一定在这干什么,但这块土地,这里的人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我是想动的,我热完身了,我也想有所作为”。这个有所作为,也不是说你肉体需要去搬个杠铃,去搬个砖头,他是精神上的,他会让你的感受变得更加敏锐鲜活。同时提醒,你往更深的地方去想,换句话说——思考。这是广东给我带来的一个最直观的东西,就是我到了这,我就充满动感,我渴望行为。
《南方》:您如何评价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学气质、广东的文学品格?
毕飞宇:20年前我在深圳,我之所以记得那个夜晚,是因为一个年轻的读者跟我交流的时候,突然说得好好的就哭了。他说:“哎呀,我们这个深圳这个地方,你看看我们也没什么文学,如此的荒芜。”我说你很年轻,我也很年轻,你一定要相信我,深圳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镇。虽然现在这样说可能还有点早,可别忘了,在深圳这个地方出生的一代作家林棹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潮汐图》这样的作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成就。这是在深圳这块土地上诞生的作品。在小说里面,他也使用了大量粤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广东文学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们知道,文学批评也是文学、文学翻译也是文学、文学组织也是文学。我们广东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翻译、我们文学组织,已经非常像样了。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大众文艺方兴未艾这样的时期,我相信,许多的文学素人的创作,会让我们大吃一惊。这里有许多,做那些跟文学无关的工作的那些人。他们很可能在文学的ABC方面做得还没那么好。可是大家别忘了他们是从一线来的。现代文学现代小说的开启从谁开启的,从塞万提斯开始的。在塞万提斯的时代,文学的ABC还不知道是什么呢。塞万提斯为什么能成为塞万提斯,全世界为什么那么多的学者,把堂吉诃德定义为现代小说的一个开山之作。我没有说广东在未来的几年就会出现堂吉诃德。但是许多生活在这打拼的那些人,当他们拿起笔来的时候,也许他们的文学准备还不是很充分。但我依然要说,这样的创作值得期待,他会给我们惊喜,他一定会给我们惊喜!
《南方》:葛亮跟您一样都是南京人。他最近的作品如《燕食记》是关于岭南的。您如何看待这种江南与岭南之间的作家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创作碰撞?
毕飞宇:何止是葛亮啊浩鼎中心,魏微也是江苏的作家,我们南京大学毕业的。我对他们都非常熟悉。他们是江苏走出来的,喝长江水长大的作家。但是到了广州以后,无论是葛亮的《燕食记》,还是这个魏微的这个《烟霞里》,都让我非常吃惊。
我能从他们的文字背后,看到他们作为一个小说家为小说所做的一切准备,也能看得到他们出身江苏,还有痕迹。
但是令我钦佩的是,这两个作家到了岭南之后,非常深入地潜入了岭南的文化。他们里面所写的东西,许多东西都是我不清楚的。无论是《燕食记》还是《烟霞里》,都是过去几年中国文学的巨大丰收。我作为他们的老乡,我为我的这两个同行感到骄傲。我也祝愿他们在广东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此外,我们要更多地把广东的作家放在中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这个版图底下去看。如果我们的作家呈现出岭南的生活、岭南文化的风貌,这固然很好。但是我坚信有的时候他不是这样的,比方你能说谢有顺的文学批评是为广东的文学批评准备的吗?不是。他从一出场,就是针对中国的当代文学发言的,他就带有全国性、汉语性、当代性。有些作家他可能心更野,他的笔更狂放,他很可能在关注自己的区域文化之外,他愿意看到更大的地方。我们能说这样的作家不是好作家吗?一样是好作家!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李梦醒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李卓华 陈健鹏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影子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